赵福全
要重新认识新能源汽车。传统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,没了这个基础就是空中楼阁。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能源的翅膀,有了翅膀新能源汽车才能飞起来。IT业是传统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一个最大的载体,它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。
任何一个改变人类出行模式、改变整个社会结构的产业要想靠企业家、要想靠老百姓,我认为免谈。
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,但是市场脆弱的超乎想象。发展到现在,“曾经担忧的问题只是显露出来了,而不是解决了”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是,群情高涨,众多投资项目纷纷上马,给人一种“大跃进”的感觉。
现阶段,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究竟能不能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“产业政策和监管改革”至关重要。如果没有产业政策的支持和监管改革,新能源汽车未来基本看不到方向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了很多的钱,产业必须发展,并且这个发展是可持续的,不是昙花一现的。
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?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!
我们采用“胡萝卜+大棒”的做法,硬生生的把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做了上去,但是路在何方,让人担忧。
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,但是背后有多少家企业参与呢?平均下来就非常少了。日本一家企业可以做到超过15万辆,我们超过15万辆的企业有没有呢?
我们真的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吗?一旦放开市场,我们会不会被打的落花流水?
我们的电池过关了还是整车过关了?事实上我们还在改标准呢更何况很多标准还全!
一哄而上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隐患问题,我们不能忽视。
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多种商业模式,但是这种模式背后赚了多少钱呢?
新能源汽车产业现阶段还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决定。交给市场就死定了,但继续政策主导也死定了。现阶段应该建立“准市场机制”,促进政策和市场融合。
地方保护害了新能源,一定要破除地方保护。但是看起来似乎很艰难。
地方保护严重、监管严重、执行力不强,构成了所有的问题。现阶段产业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可能是决定未来20年新能源汽车能不能走得出去的问题,所以需要整个国家冷思考,积极地行动,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在政策的制定上有系统性,要站在国家的高度,政策要有延续性,更要有透明性。
现在有很多非汽车领域的想进入汽车产业,他们是没有产能的,但按照现有的汽车产业政策必须要建工厂才能造新能源汽车。我觉得应该鼓励那些拥有技术、商业模式的企业利用现有产能来做新能源。为什么还要逼着他们拿地,雇几千个,为什么不能把现有产能用足呢?